[摘要] 作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首幕大戏,滨江新区管理体制调整在18日启动,原先“分立”的滨江新区管委会、江沙示范园区管委会和棠下镇“统合”大幕正式开启。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,其中滨江新区党工委(管委会)将和棠下镇党政机构合署办公,并撤销江沙示范园区管委会,其职能并入滨江新区(棠下镇)管委会。
作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首幕大戏,滨江新区管理体制调整在18日启动,原先“分立”的滨江新区管委会、江沙示范园区管委会和棠下镇“统合”大幕正式开启。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,其中滨江新区党工委(管委会)将和棠下镇党政机构合署办公,并撤销江沙示范园区管委会,其职能并入滨江新区(棠下镇)管委会。
缘何分:新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
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超奇认为近几年开发中,滨江新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项目上,但新城开发建设,根本不是仅靠地方部门推出的楼市政策等,关键还是要看市场,单纯房地产项目难以为滨江新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。
李超奇称,滨江新区建设必须要有产业支撑,才有产业人口的聚集,从而推动新区建设和发展,而江沙示范园区具有产业基础,但在过去,滨江新区和示范园区是“隔离”的,并没有形成良好协调发展。
李超奇认为,现在管理体制已经开始调整,下一步要做的,就是产业体制调整。
如何合:滨江新区棠下镇合署办公
新调整后的管理体制,保留滨江新区管委会委托蓬江区管理,并与棠下镇党政机构合署办公,同时撤销江沙示范园区管委会、江沙示范园建设协调小组等,原职能由滨江新区管委会和棠下镇管理。
在机构设置上,其中滨江新区党工委(管委会)将综合设置10个正科级内设机构,棠下镇将综合设置10个正股级党政机构。另外,蓬江区国土规划环保、市场监管、食品药品监管、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设在棠下镇的派出机构,其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统一下放棠下镇管理,开展综合行政执法、试行一支队伍执法。
产城融合急需三机构互补防“短板”
按照市里的决定,滨江新区等三机构管理体制调整,是实行区、园、镇整合发展,这是推动“东部一体”、“融合提质”,打造珠西新“三中心”(城市中心、经济中心、创新中心),成就“三门”(开放之门、方便之门、辐射之门)重要战略举措,将为全市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。
不过,根据原有管理体制设置,三机构虽然地缘上有交叉,但是在管理上却相对独立。这种管理体制带来的弊端,滨江新区“没有实体经济和产业支撑”,江沙示范园区“没有城市配套生活设施”,棠下镇是“没有发展空间”,导致三个机构都存在各自发展“短板”。
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精简,将有助于解决令出多门的问题,降低原来“区园镇”协调带来行政成本等。
干部管理:
滨江新区、蓬江区和棠下镇部分领导干部实行交叉任职,其中处级干部由市委管理和任免,滨江新区党工委(管委会)科级干部由滨江新区党工委管理和任命,棠下镇领导班子成员由蓬江区委管理和任免。
财政管理:
滨江新区财政与棠下镇财政合并为一级财政,由市财政局同意核定后划转关系;滨江新区(棠下镇)财政直接对蓬江区,实行独立运筹与核算本区域发展资金。
推荐阅读:
江门2月住宅供应新增1000套 住宅房价环比涨3.6%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